【精品】三年级春节的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春节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一度的新年不声不响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大家为了过个好年,准备得热火朝天。有的清理蜘蛛网,有的仔仔细细地擦玻璃,还有的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爷爷奶奶在煮团圆饭。
晚上,大家一边看着电视节目,一边吃着可口的团圆饭,一家人有说有笑。饭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拿出大大的红包,我眼前一亮,看到大红包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拿,乐呵呵的一直笑。大家都说:你真是个调皮的孩子。”十二点一到,我就闻到了香的味道,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一阵阵欢声笑语。
我希望新的一年里,全家平平安安地快乐地生活下去。我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次能考100分。
大年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去家乐福买年货,一进家乐福人山人海应有尽有,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挑选,不一会儿就满载而归。刚进门我就闻到一股香味,原来是妈妈大厨烧饭菜的香味,我不敢犹豫生怕那些山珍海味落到别人的嘴里,赶紧跑到厨房“偷吃”。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剪窗花,贴对联,妈妈在打扫卫生,奶奶在试着穿新衣服,全家人都在高兴地忙碌着。晚上吃完丰盛的年夜饭我带着烟花下楼去广场放烟花,广场上已聚集了许多的小朋友,烟花可就更多了,有的像火箭,有的降落伞,有的像雨伞,有的像“小精灵”,颜色更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放完烟花后,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除夕之夜一顿必不少的大“餐”春节晚会,各类相声小品节目,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我更是期待着爸爸,妈妈的新年大红包。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快乐春节。
这味道是自豪
年前,听闻“泉州将成为春晚分会场”的消息,我便激动地往泉州文庙奔去。
喜庆的红灯笼挂满了整个文庙,水池中花灯造型,或莲花或天鹅,非常吸引人。如此精心的装饰,相信文庙势必被打造成华丽的舞台,将古朴气息与现代流行相融合。
当春晚节目播放时,我听到泉州分场主持人用闽南语向观众拜年,看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大气的'船只造型彰显着宋元期间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气魄。晚会节目更是将拍胸舞,提线木偶,惠安女,跳篝火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让人一览闽南风情。
我为自己是泉州人而自豪。
这味道是欢聚
回到乡下老家,更浓地嗅到春节的味道。这味道里,有八仙桌下敬天公时的喃喃祈福,有青苔石阶上孩童互扔鞭炮的欢呼,有家家户户点燃烟花响彻村庄的绚丽绽放,有阳光难掩的石窗和红艳的对联,有烟雾缭绕木鱼脆响的庙宇,有阖家欢聚的灯火通明,有我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庭院里的树依旧是绿色的,茶花不分四季的绚烂,不顾时间而响的鸡鸣声阵阵,大花猫喵喵叫着怯生生不肯近人。烟囱从天窗伸了出去冒着白烟,一家人围着木圆桌一起忙活着年糕的制作,用着乡音互相打趣,灶炉旁围着围裙的舅妈把枯枝扔进火堆里,外婆叫我吃饭,我应声而去。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就是这里啊,心里想着它是我长多大走多远也想要回来的地方。
这味道是喜庆
《宋书》中就有关于古时泉州闹花灯的记载:“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泉州的花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赏花灯的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市区里大街小巷的大人牵着迫不及待想要挣脱着去花灯下细细观赏的孩童的小手,而孩童手里呀,则提着点了灯的小灯笼嚷嚷着,站在一盏盏花灯下惊叹着,欢呼着。
那一盏盏花灯形状各异,其中有几组花灯吸引了我的眼球:一组小精灵造型的花灯,那些小精灵手上各自拿着不同的南音乐器,体现了异域元素与泉州传统文化相结合;一组使用旧衣物和废旧铁丝制成的渔女头饰和渔女形象的花灯,体现了环保节约的理念和惠安渔女与浔埔渔女勤劳美丽的身影;一组在灯笼内胆里放着旋转的屏幕,上面放着泉州各地的风景。
“归骑不令歌吹歇,万枝灯烛度花楼。”蔡襄在体验了泉州的元宵后就写下这句诗。人们跟着踩街的队伍行走,人们抬着轿子和神在街上游走,彩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乡下的男女老少啊也不缺乏活动,他们抬着轿子和神,在篝火旁跳跃着,欢呼着,半个村的村民们都提着纸灯笼绕着村落行走,花炮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
春节的味道,弥漫在庙宇的烟雾缭绕里,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里,在爆竹声声里,在阿嬷的亲切呼唤中,在那孩童嘴里忙不过来的年糕汤圆炸食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唯有用心感受,唯有置身其中地去参与,才能细细地品出那一番甜蜜。
文档为doc格式